欢迎光临天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 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护

18712956397

18731115937

心理咨询(早晨8:00~凌晨2:00)

首页 > 天智资讯 > 情绪困扰

陈博士话心理|理解痛苦(二)

发布时间:2021-05-15 09:47  作者:陈天智  浏览量:2652


上一期“理解痛苦”的文章中,我说到,痛苦是由三个要素组成:身体上的不舒服,心理上多种负面情绪,以及认知上多种消极信念所困扰。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痛苦。


上期文章结尾我们说完了“身体上的不舒服”,接下来开始探讨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和认知上的消极信念。


01 心理上的负面情绪


人是有“心理物质”的,而且它是导致我们痛苦的主要根源。身体上的痛苦是心理上的痛苦所导致的结果。


换句话说,是心理上的痛苦导致了身体上的痛苦。如果心理上的痛苦不解决,只解决身体上的痛苦,那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问题。


就像我曾用按摩和喝酒等方式来缓解痛苦,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而且结果往往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虽然每人都有这么多的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痛苦当中,有多少痛苦是身体上的痛苦,又有多少是心理上的或精神上的。


我猜想,可能大部分的读者会感觉,可能90%的痛苦是来自心理上的或精神上的,最多10%的痛苦是来自身体。



心理上的痛苦有哪些呢?主要是负面情绪所导致的痛苦。


负面情绪,包括委屈、怨恨、愤怒、忧虑、焦虑、担心、紧张、害怕、恐惧等等。每一种负面情绪都会让人感到痛苦。


痛苦的程度就取决于个体对这些情绪体验的强烈程度;情绪体验越强烈,痛苦的程度也越强。另外,每种情绪都有一种内在驱动力,驱使人去行动。


本来,这些负面情绪也都是我们人所必需的,因为它们会提醒我们,我们有那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这些情绪还会驱使我们去行动,去争取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因为这些情绪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还会让自己被标上一些负面标签,如不懂事、任性、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等等,所以人对这些负面情绪是排斥的、压抑的。


这种做法,就如同人感觉头疼、胃疼、腰疼等等症状,不去看病,只是一味忍,如果实在忍不了了就吃止疼药,结果可想而知。



人不会因为认为自己不该生气就不会生气、不应该感到委屈就不委屈、或认为自己不该害怕就不害怕。往往,人越压抑自己的情绪,情绪感受越是强烈,痛苦也越是强烈。


我发现,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情绪都不敏感,没有觉察。


她/他已经被某些情绪给严重困扰了,但他/她对这些情绪仍然是毫无觉察,在情绪的驱使下说了或做了很多伤人又伤己的话或事。


结果让自己更痛苦。如果他/她能够及时觉察到这些情绪,很多痛苦都会减少,很多悲剧也会避免。


很多来访者向我表达了他们的强烈愿望,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消除这些负面情绪。


当我告诉他们,那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因为人的负面情绪就如同人身体的疼痛感,虽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却是人不可或缺的情感。


如果缺少这些情感,人将不知道自己缺什么、需要什么,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或如何让自己成长。


就如同身体上的疼痛,在向人传递着重要信息:身体某个部位需要特别关注。


心理上的痛苦也是如此,当你感受到某种负面情绪时,一定是心理上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需要做的不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去关注和分析,这情绪到底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



02 消极思维的扰乱


人的情绪总是与认知和信念密切相关。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有其产生的原因。


比如,当人感到焦虑时,他一定是意识到了有某种潜在的危险;


当人恐惧时,一定有种事物让他害怕;


愤怒时,一定是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乃至伤害到自己。


负面的情绪和消极的思维就如同一枚铜币的两面,总是在一起的,互为因果,要么恶性循环,要么良性循环。


比如,当人感到焦虑的时候,一般是因为内心有一个念头,觉得不安全或有什么潜在的危险;害怕某人时,内心里感觉这人有可能会伤害自己。


是这些念头造成了人的焦虑或是害怕;而害怕或焦虑的情绪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念头。


如此恶性循环,人越来越焦虑,或越来越害怕。负面情绪往往是由负面思维所导致,然后进一步给人传递负面信息;反之,正面情绪则是由正面思维所引发,然后进一步给人传递正面信息。


当人体验到什么样的负面情绪,内心一定有同样的消极思维在影响着。


而这些消极的思维,比如感觉自己不安全、没有价值、无能、无用、是个失败者等等,也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03 痛苦是人内在的抗争


我们再回头看看小芳,导致她痛苦的直接原因是男友的出轨。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她一起探讨了她为什么会如此痛苦。经过一番深入探讨,我们发现,导致她痛苦的内在原因是她感到自己被背叛,自己可能没有人爱自己了,自己有可能会孤老一生。


她反复说一句话,“他怎么可能会背叛我,怎么可能会不爱我,我是可爱的吗?”想象着自己孤独老去的样子,就感觉到害怕。由此,而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


如果按照佛陀的解释,小芳的痛苦就是八苦之一的“求不得”;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她的归属感和爱和尊重没有得到。


她感觉到自己再也不会有家,再也不会有人爱自己,自己可能就是不可爱的。


显然,这个感觉所给她传递的信息是荒谬的,但小芳在那个时候却无法认清这一点。她感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因此而陷入了恐惧和不安中,并产生了愤怒和怨恨等强烈的情绪。


她的痛苦驱使她要去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渴望有人能爱自己,能给自己一个家,让自己今后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她以为,要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男友必须回心转意,必须真心爱她,必须向她承诺娶她。当男友不能做到这些事,她又陷入更大的痛苦中了。


接触过这么多痛苦的来访者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所有的痛苦都是一种内在的诉求,来满足自己内在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都是合理的。


比如,人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痛苦,而这安全感则是人的一个合理诉求;因为没有归属感而痛苦,人需要有个家;感觉别人不爱自己或不尊重自己而痛苦,因为爱和尊重也是每个人的一种基本需求。


其它的痛苦,比如感到委屈,是因为自己感到自己的付出而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愤怒,是因为感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伤害;


嫉妒,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自己不应该如此不好;失望,是因为人缺少希望。


所以,我可以结论说,人缺少什么——无论是心理上或是身体上的——就会有什么样的痛苦,这痛苦就会驱使她/他去寻求来满足这些需求。


(未完待续)

热门文章

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