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天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 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护

18712956397

18731115937

心理咨询(早晨8:00~凌晨2:00)

首页 > 解决问题 > 职场发展

搞定职场人际,请客不如学心理

发布时间:2021-03-18 10:24  作者:天智心理  浏览量:3280

前几天刷微博时,看到朋友阿满的小号发了一条这样的内容:

我在下面留言,问“一周请了几次”,她秒回“四次,有一次是星巴克”。


我说:“你这相当于天天请客啊!”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阿满转战到微信,开始跟我各种吐槽。


原来,阿满好不容易从原来的小公司,跳槽到500强企业。奈何阿满所在的部门,人际关系极为复杂,前辈们更是一顶一的不好惹。


阿满甚至听说过,有新员工因老员工刁难而自动辞职的情况。


于是,为了给同事留下好印象,也为了尽快度过适应期,阿满天天掏腰包请同事喝奶茶。结果,那些同事不但从不回请,还在背后说阿满坏话。


阿满感觉自己特别蠢,对同事掏心掏肺又花钱请客,到头来,却仍被同事骂。


我跟阿满说:“请客最好有理由,比如你升职了、受表彰了等等。如果你天天无条件的请客,别人只会觉得你没能力,只会搞关系。

而且最重要的是,靠请客撑起来的人际关系,毫无底气,因为这其中本身就带有‘讨好’的意味。


阿满听后告诉我“绝对不会再傻乎乎地请客了”。


其实,在职场中,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收获好关系,除了请客,还有其他更省钱,也更有效的办法,比如——


学点心理学技巧。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职场印象管理和人际关系交往中。


阿伦森效应:说好听的,最好从少到多


阿伦森效应指得是: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奖励或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安排4组工作人员,分别对被试者进行评价。


  • 第一组始终赞美

  • 第二组始终否定

  • 第三组先褒后贬

  • 第四组先贬后褒


当问及被评价者对4组工作人员的感受时,被评价者表示:对第4组工作人员更有好感,对第3组工作人员最为反感。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让关系更好,不要在一开始表现得太过积极或热情,反而应该稍加控制,然后在后续的相处中持续发力,一点点给对方惊喜,这样别人对你的印象才会越来越好。


在《绿皮书》这部电影中,两位男主角的关系互动,就是阿伦森效应的完美体现。


一开始,身为白人混混的托尼和优雅黑人钢琴家的唐雪莉,互相看不上对方。挑剔、歧视、挖苦、互怼对两人来说,简直就是互动本身。


然而随着旅行的深入,托尼理解了唐雪莉为抵制种族歧视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而唐雪莉也看到了玩世不恭的托尼身上散发出来的勇气和善良,最终两人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从开始的互相diss到后来的相互欣赏,托尼和唐雪莉的关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完全打破了“旅行毁关系”的魔咒。


我想,如果一开始两个人就互相欣赏,彼此赞美,那么在经历了旅行的疲累,和途中的种种不堪之后,或许两人的关系会越来越糟。


由此看来,那些一开始不太好的关系,或许更能可能实现逆袭,给人以惊喜。


因此,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营造这种先抑后扬的关系势能:


比如,在刚进入新公司时,不要表现地过分积极,既不用大包大揽所有的工作,也不用对同事过分赞美或讨好。因为,来日方长,以后你一旦无法保持,便会招人反感。


而相反,如果你一开始表现平平,在后续的相处中,能够时不时展现一下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反而会给人留下,低调、有实力的好印象。


从这一点来看,“不打不相识”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出丑效应:偶尔犯些无关痛痒的小错误,才显得可爱



[出丑效应]也叫做“仰巴脚效应”,指的是:


最讨人喜爱的既不是毫无缺点的人,也不是尽是缺点的人,而是那些有些精明却又会犯些小错误的人——就像人不小心摔倒后,四脚朝天一样。


人们之所以会喜欢这种会有意无意暴露缺点的人,是因为和这样的人相处,人们会感觉很真实,没有压力,毕竟,谁都有缺点。


而那些满身优点从不犯错的人,总是会给人以距离感,因为当别人太优秀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差。


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就曾说过: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缺点,当我们发现别人的缺点时就不会如此愉快。


正因为人无完人,因此当我们发现别人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时,才会觉得亲近。


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受试者播放4段录像,第1段录像中接受采访的是一位成功人士,他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表现从容,谈吐不凡。


第2段录像中的被采访者同样是一位成功人士,但是他在采访中表现得有点紧张,甚至不小心打翻了咖啡杯;


第三的录像中的被采访者是一位普通人,他的表现比较平淡,既不紧张,也不出彩。


最后一位被采访者仍旧是一位普通人,在采访过程中他非常紧张,并且和第二位被拜访者一样,也打翻了咖啡杯。


当阿伦森要求受试者,选出最喜爱的被采访人时,95%的人都选择了,第2段录像带中那位打翻咖啡杯的成功人士。


这说明了,优秀的人,犯点小错误,会更受欢迎


在《挑战极限》这档综艺节目中,张艺兴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被叫“小绵羊”的他,正是因为单纯、可爱,偶尔被欺骗、捉弄,才博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而在《奔跑吧兄弟》中,鹿晗也同样因为总时不时冒点儿傻气,出点小丑被叫“傻狍子”。但其实,这样的表现反而给鹿晗带来了大批流量,以至于当人们知道他和关某某恋爱时,很多人都觉得“接受不了”。


而在职场中,我们也不必苛求自己做到完美,因为太完美了,会给人压迫感和距离感。偶尔犯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反而会促进同事关系。


但前提是,你工作能力比较强,而且很优秀。相反,如果你本来工作能力就很弱,还总是犯错误给团队拖后腿,那只能让关系越来越糟。


变色龙效应:模仿他人的积极行为,会收获好感


人类有一种偏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和“谈得来”的人成为好友的原因。


人类还有另一种偏好,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表情、动作或行为习惯,这种现象叫做[变色龙效应],意指人们像变色龙一样, 跟随他人而变换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请一名演员与被试者共同讨论摄影作品,演员会在谈话时有意地揉鼻子或抖腿。结果发现,当演员抖腿频率高时,被试者也会跟着抖腿;当演员揉鼻子的次数多时,被试者也会跟着揉鼻子。


而这些模仿行为,完全是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有专家认为,“夫妻相”的存在,很可能就是[变色龙效应]导致的。因为夫妻会无意地相互模仿对方的表情、神态、动作、说话方式等等,久而久之这些模仿也就影响到了容貌,因此夫妻才会越来越像。

那么,人们既然会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又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人。也就意味着,当我们去模仿他人时,会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


——因为,模仿会提升我们和他人的相似度


另一方面,即便对方意识到了,我们在有意模仿,他们也会觉得开心,因为被模仿意味着,被认可。


比如,在一个团队里,如果一开始只有领导一人喝咖啡,那么后加入的同样喜欢喝咖啡的员工,可能更容易和领导拉近关系。


再比如,当一位同事买到了促销产品,并告知其他同事时,那么,真正产生购买行为的同事,可能更能让最初分享促销信息的同事,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因为,同事会觉得,自己的购买和分享行为,得到了认可。


因此,如果身在职场的你,想拉近和某位同事地关系,可以进行有意识地模仿。


比如模仿对方的讲话方式或肢体语言,而且,你不用担心,你的这种模仿不管用多微小,都会被对方察觉。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模仿对方的积极行为,不要模仿那些负面的,连被模仿者本人都讨厌的行为,比如啃指甲、驼背等等。


模仿这些行为不但会让我们养成坏习惯,可能还会让被模仿者对我们产生反感,因为我们身上,有着被模仿者讨厌但又改不掉的缺点。


宜家效应:搞清楚对方珍视的人和物,才能避开雷区,锦上添花


[宜家效应]指的是:


人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情感、金钱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那为什么叫“宜家效应”呢?是因为宜家这家公司,提供家具半成品,消费者可以自己动手组装。而对于经过自己的劳动后所得的家具成品,消费者会更珍惜。


在日常生活中,宜家效应随处可见:


比如,越是需要排队购买的商品,人们越是趋之若鹜,这就是因为人们觉得,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排队买来的商品,更有价值。


再比如,人们都会觉得自己家的宠物,比别人家的更好、更可爱。其实这也是因为,人们在与宠物相处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情感和精力。因此才会觉得,自己家的宠物更有“价值”。

那么宜家效应如何运用到工作当中呢?


通过宜家效应我们得知,人们对某个人或物付出的越多,就会越加珍视。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否定他人倾注了情感和心血的人和物,那么,对方一定会很不高兴,因为我们否定的是他觉得非常宝贵的东西。


而如果我们欣赏他人倾注了情感或心血的人和物,那么对方也会觉得很满足。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珍视的东西得到了认可,同时对方还有一种被尊重的感受。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尽量做到以下两点:


一、不随意对他人付出了情感或心血的人和物,提出负面评价。


比如,同事耗费了好几天的时间做出的文案,同事家的宠物,甚至是同事追了很久的电视剧。如果你贸然评价,很可能就会踩到雷区,招人反感。


二、多赞美同事付出了情感或心血的人和物。


比如,同事做的PPT,同事家的孩子,甚至是同事排队买回来的猫爪杯。


了解了宜家效应,我们才能了解他人珍视的人和物,从而调整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可控第三者:巧妙帮你化解尴尬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有一个怪怪的小癖好:


每次演出前,必须要去后台找钉子。如果如愿以偿地找到钉子,他就会非常开心,演出也会很出彩;如果一枚钉子都找不到,他就会很郁闷。


心理学家武志红将帕瓦罗蒂的这颗钉子,称之为[可控第三者]。


[可控第三者]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紧张或尴尬的关系时,可以寻找其他的人或物,来加入关系,缓解气氛。


正因如此,帕瓦罗蒂才会在演出之前,寻找那枚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钉子。


而在人际关系中,当我们和不熟悉或是不喜欢的人单独相处时,我们也可以试着寻找可控第三者来暖场。


这个第三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明星话题,甚至是一部电影。

而在职场人际关系中,这个方法也颇为有效。


比如,当你单独和领导相处时,如果你想摆脱尴尬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其他同事入伙”,如果其他同事不在场,你也可以从“谈论同事”入手,但千万要记得——背后说同事好话。


如果你是和新同事单独相处,那么除了拉其他同事入伙,你还可以“拉”一个明星或是一部电影。但这招最好不要用在和领导的相处中,否则领导会骂你不务正业。


[可控第三者]可以降低我们与特定人群相处时的不适感,反过来,它也能降低对方与我们相处时的不适感,这为我们日后的关系,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职场中,给人留下好印象,或是拥有好人缘,或许不是升职加薪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它能让我们行得更稳、更顺畅。


图片


PS: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文章

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