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5 20:26 作者: 浏览量:2474
“谦受益,满招损”是中国文化里的一句名言,很多人视之为一生的座右铭;毛主席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笔者也相信这些格言,但我发现在教育孩子中,这句话往往被曲解了。
案例呈现
林先生因为抑郁和有自杀冲动,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寻求帮助。林先生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三个月。因为领导批评,一怒之下,甩手不干了。辞职后,在家里待了三个月,父亲利用关系在国企为他找了份工作,他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在浪费生命,又辞职不干。之后一直宅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好几天不洗澡,不刷牙。不仅颓废,脾气也变的越来越暴躁,爸爸妈妈甚至不敢和他说话。经过多番努力,他终于答应前来做心理咨询。
在咨询的过程中,林先生频繁的使用“无能”,“没用”,“窝囊”等词汇来描绘自己。他承认自己心理非常脆弱,经不起别人的批评和漠视。他抱怨说父母从小对他非常严厉,从来不表扬,而是经常打击他。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表扬过。记得初二时,考了年级第一名。他非常兴奋的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想不到爸爸却说:“这有啥了不起,你的成绩在上海中学只算是中等。”当时,他感觉非常失望,委屈,更愤怒。
就在被否定和不断努力争取被认可中,他挣扎着,最后竭尽全力,考入了上海一所名牌大学。他再次为自己感到自豪,想不到爸爸又说:“有啥了不起,如果你再努力一点,就能上清华了,最起码是复旦。”爸爸的这句话让他失望至极,对父母失望,也对自己失望。
大学里,他带着无望的心态生活,每天就是混日子,经常旷课,考试时突击一下,能通过就行。他经常想“我再努力也没有用,还不如逍遥生活呢。”虽然这么想,心里还是不服输:“我凭什么就不行,我能比别人好”,经常幻想自己取得大成就,获得高声誉。但面对现实,又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
和林先生父母交流时,他们表示:知道儿子很优秀,从小学习成绩很好,也听话,长的也帅气,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同事、朋友,都喜欢他。父母心里高兴,但不能表现出来,因为担心儿子受到表扬和赞美太多,会飘飘然,所以时常给他提提醒。
我对他们说:“你们错了,对孩子而言,他们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因为孩子做的特别是小孩子,都是为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肯定,其他所有人的表扬和鼓励都没有意义。这样孩子就会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听了我的解释,父母后悔莫及。我鼓励他们不必太担心。心理的成长是可以弥补的。只是以后要多鼓励,少批评。随后我和他们探讨了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
咨询结束,我感慨万千,林同学真的很优秀,智商也很高。只是因为父母信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即使孩子做的好,也要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他们以为是在激励孩子成长。没想到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弱。
对孩子而言,自己的优点和或缺点要靠父母或其他人告知。如果总是批评孩子,就等于在提醒他:你有这个缺点或那个缺点。注意力放在缺点上,缺点就会被强化。批评孩子的初衷是想帮助孩子减少缺点,但经常批评孩子的结果反而强化了孩子的缺点。这也是为什么在学校里那些‘差等生’不会因为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而变好,反而会越来越差。
我发现, “谦虚”和“骄傲”很容易被误解。有些人认为只有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才算谦虚;如果觉得自己行,就是骄傲。其实,谦虚和骄傲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骄傲是肯定自己的能力、优点,而谦虚又是接纳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一个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清楚自己的能力、优势和成就,同时也明白自己的弱点、缺点或失败。所以,不可一味否定孩子,还需要表扬孩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
表扬孩子也需要讲究策略,不是不停的夸孩子好或聪明,要依据事实肯定孩子。比如,孩子考试得了90分,可以对他说,“儿子,考的不错,这说明你大部分都懂了。继续努力,爸爸相信你会考的更好!”家长这么说的时候,还要注意语气、神态、和表情,要让孩子感觉受到被重视,感觉父母对他有信心,相信他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