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5 20:24 作者: 浏览量:2462
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
出于天性,父母会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弱小的孩子自然也需要父母的保护。但是,过度保护却会削弱孩子应对风险的能力,反而使他们更容易受伤。
案例呈现
33岁的谢先生因疑病困扰前来求助。他的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商人。生他的时候,爸爸已经43岁,妈妈39岁。老来得子,家人们非常疼爱他,生怕他生病,所以不让他碰任何脏东西。
咨询中解先生回忆,7岁时爸爸妈妈带他到上海玩,走在街道上,路面是湿的,看起来有些脏,因为担心感染病菌,妈妈就让爸爸背他走过去。平时,妈妈也会不断的唠叨“这个很脏,有细菌,不要碰,碰了会得病的”。并且父母从来不让他做家务、不允许他独自外出,即使上了初中,也得由爷爷陪着上下学。很多次,周末或放假,同学约他出去玩,父母怕在外面遇到什么危险,坚决不许。
显然,谢先生的疑病与父母家人从小对他的过度保护有关。当家长告诫孩子不许动这个,不许碰那个,就等于给孩子暗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你的生命是脆弱的“。危险暗示自然会引起内心的不安。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我是脆弱的”观念。当人有不安的感觉时,会自动寻找潜在的威胁。所以,当从电视上、网络上或别人的谈话中听到有人得了可怕的疾病,就会自动想:我会不会也得这病。此念头会自动引发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在恐惧的牵引下,思维也会“推论”出,我确实得了这种病。由此陷入更大的恐惧中。
谢先生咨询结束后, 我静静的回顾这个个案,脑海里浮现了一幅画面:一座花棚里种着一颗松树,这棵松树已经顶到花棚顶,花棚却依然不敢放开,因为松树从未经历风雨。而这棵松树本身也很焦虑:继续待在花棚里,心有不甘,因为知道自己本可成为参天大树,而如果冲出花棚又不敢,不知道是否能经得住风雨。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难免对孩子过度保护。这就让孩子失去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一个人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自然就没有安全感了。没有安全感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