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天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 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护

187 1295 6397

187 3111 5937

心理咨询(早晨8:00~晚上8:00)

首页 > 解决问题 > 个人成长

你不是缺 “自由”,而是缺 “和自己和解” 的勇气

发布时间:2025-05-31 14:07  作者:陈天智博士  浏览量:103

刚为一位企业高管张先生完成咨询,内心触动颇深,特此记录感悟,愿与诸位共勉。

开始咨询时,张先生在咨询时表达了深深的疲惫感,他描述了自己在职场和家庭中的双重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负担。

他提到,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

同时还要应对工作中的高强度压力。张先生感到自己被现实所束缚,

无法实现向往的自由自在地生活,为此很纠结。

01

先自在,才能自由

咨询中,我们探讨了什么是“自在”,为什么是自由自在?

所谓“自在”,顾名思义,就是“与自己同在”。

很少有人会想过这个问题,就是自己与自己同在。

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注意力都是向外的,只关注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而且人们的情绪、烦恼、幸福或快乐等,也都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质量。

若人际关系和谐,感觉自己备受欢迎,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反之,若感到被排斥,便会心生忧虑与烦恼。

很少有人会想到: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怎么样?我是喜欢自己,还是讨厌自己?

尽管我们往往忽视,但与自己关系的好坏始终在无意识中左右着我们,

更进而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交往。

若我们喜爱自己,便会感知到他人的善意与喜爱,进而也愿以善意待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若自我厌恶,则易觉他人亦不善,人际关系因此受挫,自我厌恶更甚,陷入恶性循环。

与自己的关系越不好的人越害怕独处,越需要人际关系,

然而和人相处又很困难,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反,那些喜爱自己的人,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度较低,却能与人和睦相处,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么,人如何才能喜欢自己、和谐地与自己相处?

若人能无条件接纳自己的软弱和不足,甚至过去犯的错误,就能看到并肯定自己的优点,

也就能喜欢自己,也就能做到与自己同在

这样,如果与人相处,他能相处得非常融洽,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

也不会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往往很有人格魅力。

02

“自在”了,才能自由

为什么人“自在”了才能自由?

首先我们看看,人为什么会不自由?

人不自由,无非就是有顾虑,前怕狼后怕虎。

人会顾虑什么?从表面看来,人顾虑的失去很多,

如自己是否安全、能否挣到钱、能否受人欢迎,甚至身体是否健康等。

但深究下来,在潜意识深处,人真正的顾虑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或是害怕是因为自己不好而让他人讨厌。

因此,他们做任何事,即便是做伤害他人的事,

潜意识的动机都是为了让自己有面子、有尊严、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许多人嘴上宣称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但潜意识里却极为敏感,极度渴望得到认可。


为什么人会这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是因为人内心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好,希望通过别人的肯定来确定,自己是好的。

保持这样的心态,人自然难以获得真正的自在。

要真正做到“自在”,必须做到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这样就不那么依赖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了。

如此,他们为人做事,不会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我,

也不会因为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去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

或担心别人的看法而不去做为自己有益的事。

总结


人内心若能无条件接纳自己,内心必然强大,充满自信,心境平和,同时又不会盛气凌人。

他们对外界评价淡然处之,行事仅凭内心良知,与人交往时更是坦诚相待,真诚流露。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极易与他人共情,既能包容他人的弱点、缺点,也能敏锐察觉他人需求,并主动伸出援手。

他们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至于被帮助者是否心存感激并不重要。

如此,他们便能纯粹且热忱地付出,不求回报。

即便有人对他们以怨报德,他们也不会太在意。如此这般,不就能活得“自由自在”了吗?

 


热门文章

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