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14 17:20 作者:tianzhi 浏览量:2221
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爱和我们说话,这是怎么了?我们不能简单把它归为青春期惹的祸。
很大程度上,这可能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的错;这不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而我们教育他的必然。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即使再关心孩子,也要适度降温,陪伴孩子要时刻谨记“三颗心”──不要太关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热心。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侵入过多。
和孩子“有话好好说”,我们可能还不太会。
1、有话好好说之“说对”
我们和孩子说话,想“说对”,要注意一个“同”字。常常说不对,孩子不爱听,是因为我们不掌握或者掌握不好“同”的四个维度。
内容上同题:内容上和孩子说的一致,就事论事,不跑题,不延伸。
常见的场景,饭桌上孩子说“今晚欧洲杯决赛,不知道葡萄牙和法国谁会赢,好期待C罗能赢啊”,妈妈的回答是,“不知道。作业写完了么?”,爸爸的回答是“你怎么知道今晚是他俩的决赛?”妈妈跑题,爸爸延伸,孩子爱听才怪呢。
想和孩子同题,可以说“法国不可小觑,不过我还是看好C罗。”,或者说,“你喜欢的C罗要上场了,你觉得他这场能赢吗?” 这样,就和孩子说的是一个话题,就能接着往下聊。
如果恰好爸爸也是个球迷,和儿子的共同话题很多。聊完共同话题,再顺利的说,“好了,今晚的决赛是看不了了,你先写作业,明天一大早看录像。”话题转变就很轻松。
高度上同层:不总是摆着一付家长面孔,大道理满篇。
常见的场景,孩子回家说,“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妈妈说“我就知道你考不好,平时一点儿都不用功”,爸爸说“就惦记着欧洲杯,能考好吗?”,妈妈大道理,爸爸摆面孔,孩子爱听才怪呢。
想和孩子同层,妈妈可以说“没考好,什么情况,我们吃完饭一起看看是咋回事儿吧”,爸爸可以说“欧洲杯分心了?已经没考好了,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比考试成绩重要”。孩子的心里抵触就不大了,吃完饭父母趁势说试卷分析,孩子就容易接受些。
深度上同感:顾及孩子的情绪,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
常见的场景,孩子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们和三班足球比赛,嘿,我们大比分赢了。”或者说“我们老师太烦了,今天作业巨多”,妈妈说“嗯,吃饭吧”,爸爸说,“你们还踢足球呢,看看人家欧洲杯”,“作业多那是老师为你们好”,妈妈冷淡,爸爸逆转,孩子爱听才怪呢。
想和孩子同感,可以说“哦,真不错,你们班还挺厉害的”,或者说“太好了,比分多少,你们班这次都谁上场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孩子觉得你和他想的一样的,自然会多说几句。
时间上同时:当孩子有聊天沟通的欲望时,及时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不翻旧账。
常见的场景,孩子回家兴高采烈的说“今天我们和三班足球比赛,嘿,我们大比分赢了。”你回一句,“吃饭吧,吃完再说”,吃饭的时候你又说些别的,孩子就再没有情绪和你说踢球这事儿了,错过了一次良好的交流机会。
有的时候,考试回来孩子明明情绪不高,家长非要迫不及待地询问,孩子爱听才怪呢。正确的是,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他想说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说的。
2、有话好好说之“说好”
正向肯定:同样的想法,用肯定句表达,孩子会觉得得到赞同,更乐于接受。
比如想让孩子早点儿睡觉,“你别睡太晚了,要不明天没精神”,三连否定,孩子会觉得你管的太多,如果是“待会儿早点睡吧,眼圈都黑了”,孩子会觉得你是关心他,感觉很温暖。
开放问题:提问的话,尽量不要用封闭式问题,孩子没法回答,用开放式问题,可以更好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扩大交流话题。
比如说“半小时能不能写完作业?该洗澡了”,就是封闭式问题,孩子只能答“是”或“否”,无法进一步表达;如果说“今天的作业什么时候写完?”就是 开放式问题,孩子的答案不唯一,可能是“还有很多,数学太难了”,可能是“半小时吧”,我们就能了解孩子的状况和心境,进一步沟通交流或帮助他。这种沟通孩子会感觉很舒服。
具体细节:不空泛,不说教。
比如说“早睡早起,上学别迟到”,就不如说“明天我早上6点50叫你吧,叫你你就起”,孩子更知道该怎么办。
感同身受:和孩子的想法一致,不是大人的想法。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比如说“你是这样想的吧,那咱们就试试”,孩子会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觉得和爸爸妈妈很平等,信任感倍增。
其它技巧:和孩子说话,多“动脸动手”。
就是应用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如:微笑,大笑,惊讶,卖萌,等。肢体语言如:拥抱,摸摸孩子的头,做个胜利的手势,挥手,小孩子抱一下,等。配合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更恰当地表达意图。不过,对孩子来说,只可用充满正能量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
正确的是,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他想说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说的。
3、想控制青春期的孩子几乎不可能
当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以你不习惯亦不喜欢的方式对你说话、与你相处,甚至和你顶撞时,先别急着生气,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正在用这种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当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以你不习惯亦不喜欢的方式对你说话、与你相处,甚至和你顶撞时,先别急着生气,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正在用这种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这个名词很难解释,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体会:那个从小无比依恋你、围着你转的“跟屁虫”,会在某天突然拒绝你再拉他的手;那个总是快乐、满足、合作的小孩不见了,眼前的孩子悖逆、愤怒、沮丧……这一切都让做家长的手足无措。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里,父母不再是父母,父母就是普通人,跟别人一样的普通人。爸爸们都说:“孩子叛逆就是翅膀长硬了,想飞了,不听话了!”妈妈们则说:“孩子叛逆起来良心简直像是被狗吃掉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经有了大人的样子,但是心理上并不成熟;他们看起来应该懂事了,但其实远远没有……他们想独立,不愿意再被过分呵护;他们想做主,穿标新立异的衣服,穿耳洞、戴耳环、甚至刺青……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张力十足,总想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惧怕任何试图阻拦他们的人和事物!因此,家长的过度管制对他们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他们不会再俯首帖耳“受制于人”。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们越是不屈,越想远离你。想控制他们像控制几岁的孩子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