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天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 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护

18712956397

18731115937

心理咨询(早晨8:00~凌晨2:00)

首页 > 天智资讯 > 亲子教育

手机成瘾?电子游戏成瘾?一文读懂成瘾行为背后的心理

发布时间:2023-02-18 16:54  作者:  浏览量:1647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为某些“成瘾”的行为而不断自责,责怪自己在某一方面投入了不应该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

尤其是青少年的游戏成瘾,曾有很多的新闻报导过,青少年对游戏有着异常的执着,一旦对其行为进行强制方式。例如:限制玩儿手机的时间,甚至不让其玩手机,就会表现的异常暴躁。

这样的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青少年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而又该如何让孩子回归学习和生活。

其实不难发现,在幼儿时期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些成瘾行为。例如:吮吸拇指,这样的行为就是幼儿,自发的用替代的方式来抚慰自己的创伤。

 

这就是“成瘾”最初的来源,孩子在幼儿时期遭受到了情感剥夺,在长大后就更倾向以成瘾行为作为自身的防御手段。

也可以这么说,很多的青少年游戏“成瘾”行为,无不是父母一手培养起来的,虽然父母并不是故意,但是却是事实。

如今的父母,孩子哭闹就会将手机或者平板给予孩子,就像一个安抚奶嘴,父母发现有效,就会长久以往的使用这个方法。

其实这就是在潜意识当中对孩子的抗拒,拒绝孩子侵占自己的时间,从而寻求能够让孩子停止哭闹的方法,例如:给予其手机,或者电视动画片。

 

爸爸也同样如此,用“工作忙”“赚钱养家”等等借口,将自己照顾孩子的责任择干净,宁愿假装自己很忙也不想面对絮絮叨叨的妻子和哭闹不止的孩子。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很多家庭的普遍现象,也许正因为这个现象过于普遍,所以才出现了如此之多具有成瘾行为的孩子。

具有某种成瘾行为的孩子经常会使用压抑这种防御机制,使其避免痛苦,当压抑的情绪太多,威胁到个体的认知或者意识的时候,人就会焦虑,就会想着做点什么来对抗焦虑。

在这个时候,通常人的本能就会驱使着个体去寻找最熟悉的方式。例如:幼儿时期吮吸拇指的行为,那么长大后这样行为就是对抗焦虑的方式。

 

但即使方法是自己所熟悉的,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只能给个体带来一种新的自我挫败感,从而恶性循环。

一个人越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那么对于生活中的很多感觉就会被切断,从而开始依靠仪式或者惯例来进行自我抚慰。

成瘾行为其实有很多种,并不单指电子游戏成瘾,还有很多我们所不能够意识到的强迫性行为,其实都跟成瘾有关。

 

成瘾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因为在童年时期的创伤造成,不断的在封闭的幻想中自我抚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变得执拗,暴躁,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本文转载自网络,仅用于心理学爱好人士交流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文章

心理专家